9月26日,数据科学系在公司会议室就新获批的与阿里云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展开了讨论。阿里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和行业经验。通过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前沿的技术学习和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项目负责人雷俊丽副教授与项目团队成员张志刚、蔡艳丽、胡凡、于金钊、徐旭共同参与了此次会议,探讨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会议中,雷俊丽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的整体背景和目标,强调了与阿里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对于提升员工实践能力的积极影响。她指出,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基于阿里云PAI平台的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公司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结合阿里云的技术优势,为员工提供一个高效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学习环境。项目团队计划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该项目在阿里云平台上专门设立了训练营页面,员工通过这一页面参与项目,完成一系列训练任务,将获得由阿里云云工开物颁发的“202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训练营课程培训”结营证书,以此证明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
张志刚教授在讨论中强调了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重要性,他认为必须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以便员工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方法,满足未来职场的需求。蔡艳丽老师关注于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她提出可以通过项目制实训教学模式,让员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胡凡老师则着重讨论了团队培训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需要与阿里云的技术专家紧密合作,以确保能够为员工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指导和支持。于金钊老师提出了对员工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案,她提出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体系,以确保员工能够通过训练营的学习,获得实质性的技能提升。徐旭老师则关注于项目的推广和员工激励机制,他认为通过阿里云平台的训练营页面,为员工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和激励措施,才能确保他们积极参与并完成训练任务。
项目团队成员一致认为,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员工将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项目的实施也将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和教育创新提供一定的支持。